探寻中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日期:2011-07-12 20:59
术为馆内提供冬季保温和夏季通风;屋顶上的雨水被收集利用
  北京农家的吊炕、南昌的小区底层通透通风兼健身场所设计、合肥建筑的雨水收集利用等,都在革新与传承中将当地传统建筑文化的绿化节能追求推向时代的新高度。
  需要强调的是,提倡因地造房并不是提倡低密度、低容积率,因为那不符合我们人多地少的国情。而且欧美国家的低密度住宅,恰恰是他们建筑使用过程中能耗数倍于我国的成因之一。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只能选择高密度的建房模式,即使小城镇和乡村,也应以节地为绿色建筑之基本追求。
  
5/11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返回 |  刷新 |  WAP首页 |  网页版  | 登录
10/04 20:52